粮油安天下—令人忧心的中国食用油 - 胡昌华

时间:2014-07-0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 胡昌华


  民以食为天。天下的事情再大,也大不过老百姓的吃饭问题。“饭”字,是由“食”字加个“反”字构成。没了“食”,就只有“反”了。
  从温饱角度来看,中国历史就是一部灾荒史,反应了中华民族在饥饿中艰苦挣扎的生活史。历朝历代的兴衰无不与粮油有关。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就是一个朝代的末日;粮仓殷实,安居乐业,就是一个社会的昌盛之时。
  “粮食打进仓,莫忘灾与荒。”古人在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的年份依然不会忘记食物短缺的光景。在这个不缺衣少食的年代,饭足茶余之时,依然有必要关心下粮油安全。食物不足,吃不饱;食物有毒,吃不好。因此,粮油安全包括量和质两个方面。
  今年两会的政府报告里,总理称, 2013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了“十连快”。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增产数字背后,“丰年缺粮”的现实却鲜被提及:同样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粮食缺口日益增大。在2012年,谷物及大豆等粮食进口量也突破7700万吨,我国粮食的自给率已跌破90%的安全自给率下限。
  在粮食数量不能保证安全自给的同时,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堪忧。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当下,大量良田被用来筑公路、建工厂、做房子,而条件不太好的丘陵山区,大量农田被抛荒。工厂的建立,物质的生产,对自资源然掠夺式开采,又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重金属离子横流,水污染,河流干涸……食物生长的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如今人们对于含隔的大米,三聚氰氨奶粉、瘦肉精猪肉、地沟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屡见不鲜了。
  谈到粮油安全,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上,食用油的安全性一直被人忽视。“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开门七件事,食用油排在了第三位,仅次于能源和粮食。食用油的供给安全问题绝不是个小问题。
  1993—2013年,我国植物油消费量从763万吨增长到3081.4万吨,增长了303.8%;人均年消费量从6.4公斤上升到22.8公斤。与此相反,近5年来,我国油料(含大豆)播种面积基本在3.3亿亩左右徘徊,产量在4700万吨左右起伏,年产植物油维持在1000万吨左右。食用油供需的缺口逐年增大,导致我国油料和植物油进口剧增,对国外的依存度迅速上升,达到60%以上,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中国的食用油安全正在出现问题——外资油脂企业已基本垄断了中国食用油市场。目前,“金龙鱼”、“福临门”、“鲁花”三大食用油品牌占据了中国食用油市场七成以上的份额,这些知名品牌的股权均被外资粮商控制着。自2006年12月26日后,我国的食用油几乎每日都在涨价,其中背后就是外商的操控。
  更吓人的是,占比达到食用油消费总量40%的大豆油,94%靠进口。中国东北黑土地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完全被进口大豆打败。中国2013年大豆进口量为6338万吨,其中转基因大豆进口量接近6000万吨。海关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14年1-5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2782万吨,与去年同期相增长35.3%。而大豆的全球贸易八成被四大跨国粮商“ABCD”(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浮)所控制,我国六成的大豆加工能力,实际上是控制在四大粮商“ABCD”的手里。加工多少大豆?怎么加工?什么价格?完全是“ABCD”自己说了算。
  外资油脂企业的垄断,已经对中国食用油安全构成了相当严重的威胁。关系到人们健康的食用油,供给数量上被外商把控,质量标准也没有我们说话的份。转基因,已经成为大众难言的隐痛。
  然而,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再拿出更多的耕地来种植油料作物,几乎不太可能了。因此,利用荒山,发展不与粮争地的、我国独有的油茶产业,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目前,我国年产油茶籽106万吨,产茶油28万吨,仅占我国食用油总消费量的1.23%,茶油人均年占有量仅0.21公斤。而在发达国家橄榄油的消费量一般占植物油总消费量的4成以上。我国要达到人均茶油年占有量2公斤的标准,茶油产量需增加10倍,达到280万吨,也才占消费总量的10%。
  对于庞大的食用油市场需求来说,产量稀少的茶油,只是杯水车薪;国家正在大力鼓励种植油茶,而茶油生产周期长,远水救不了近渴。如果说,一场粮油安全的危机爆发,导火索当在食用油。
  难怪袁隆平老先生深深地忧虑,国家,我之国家;人民,我之人民;家园,我之家园。呜呼!我只有一声叹息。我眼前浮现的分明是一片混乱、饿孵遍地、流离失所的情景,随时都可以发生。还有比这更大的危机吗?没有。位卑未敢忘忧国,但愿我是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