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喜欢看书,小时候经济条件有限,看书的资源极少之又少。记得高二时,无意间在同学那看到一本《平凡的世界》,便软磨硬泡借来利用两个通宵看完,那时候能读懂的也只是皮毛,不能完全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是这本伟大的巨著带给我的震撼一直难以忘怀。前段时间,自己买来《平凡的世界》,再细细的读一遍,我发现,这本被称为“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励志小说绝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细细品读。
翻开《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的履历,我们会发现路遥绝对是芸芸纵生中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没有多高的文凭,也没有富裕的家庭,但是,他作为农民的儿子,始终以一个农民的身份、立场和感情,致力于为农民写作。后来又细细翻看中篇小说《人生》,同样也是以农民题材为主线,如果说《人生》读后倍感内心沉重,那么《平凡的世界》读完后则令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平凡的世界》这部长篇巨著,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路遥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被誉为“矛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休经典”。
在路遥笔下,小说的主人公孙少平拥有保尔.柯察金一样的人格魅力。孙少平在小说里刚出场时是个为每顿饭必须到食堂领两个黑馍而感到寒酸自卑的穷学生。站在社会的最底层,他吃不饱穿不暖,面对同学的嘲笑,虽然时常感到自卑,但是质朴的黄土地铸造了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贫穷和苦难并没有把他击垮,他抓紧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和机会读书、看报、学习,以此来武装身体单薄的自己,精神上的优势与满足完胜生活的贫穷。正是靠着常人无法做到的坚韧与努力,孙少平在迅速成长,长成一棵任凭风雨怎样摧残也始终屹立不倒的参天大树。
如果说孙少平在求学时所遇到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他自愿出去当出卖劳力居无定所的揽工汉,则是“自讨苦吃”。他高中毕业当上了双水村的小学老师,虽然三年后被辞退,但那时候哥哥孙少安的砖厂已经办得有声有色,他完全可以到哥哥那当帮手,凭着两兄弟的聪明与才干,发家致富是早晚的事。可他偏偏选择了“苦难”,在外面从零开始。孙少平生于苦难,吃苦本来也无可厚非,可甘愿自找苦吃,对于一辈子深居大山,只知道埋头苦干期盼实现丰衣足食的父辈们难以理解的。但是孙少平受过现代教育,在书里,他看到了一个除了双水村外更大的世界,那里色彩斑斓,处处充满了希望。他在潜意识里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生命的内涵,对于苦难与生活他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我们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生,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是我们一定要从我们出生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其实小说只看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预见孙少平的人生。即使处在令人绝望的贫穷里,孙少平从来不言放弃,始终以他特有的方式令自己不断成长。面对安逸与苦难,他义无反顾选择后者,繁重的劳动、非人的生活条件从没有使他产生过动摇或放弃的念头。如此的坚韧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坎坷,他都会迎难而上,一笑而过;无论他以后选择怎样的职业,他都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一番业绩。
一部经典的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画面,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们,人,无论处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保持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人生的路上便会收获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