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5-13来源:西安晚报作者: 西安晚报
近日,有商家瞅准商机,推出“安全无添加无污染更健康、纯物理压榨、新鲜有营养”的家用榨油机。这些在网上热卖的家用榨油机,深受一些喜欢DIY的“养生族”追捧。
然而,有专家提醒,自己压榨的食用油只是毛油,没有经过脱酸、脱胶、脱臭、脱色等工艺,当中或有黄曲霉素等致癌物和其他杂质,长期食用危害大。而市面食用油即便是添加化学溶剂萃取的浸出油,当中添加的抗氧化剂等食品添加剂是获国家批准添加的,对人体无害。
现状:网店月销榨油机过千台
记者在某大型购物网输入“家用榨油机”,有超过4800个结果。各种大小品牌几十款,价格从99元到58000元不等。其中一款网上销量最多的“家用冷榨热榨电动机”30天内售出 1118 件。这些家用榨油机的广告都在打“健康牌”“养生牌”,如:“拒绝地沟油”“市售油通过溶剂制油,还添加抗氧化剂,质量已到触目惊心的地步”“好油还需自己榨”等等。
这些广告所标榜的产品好处可归纳为:1.家用榨油机通过物理加工的方式获得,而市面油是添加化学物质“萃取”加工的,化学添加是有害的;2.市面油添加了“抗氧化剂”因而对人体有害,而家用榨油机通过“纯物理机械挤压,制作出来的是0添加、0掺兑的营养油”; 3.和没有营养的热榨油相比,低温压榨油富含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
对于上述宣传,广东武警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表示:“商家的广告词实际上是误导消费者。首先,这种低温榨取出来的油只能算是毛油,当中可能含有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和杂质,因此不能直接食用。”她解释,市面上的食用油会在标签上注有“压榨油”或“浸出油”,这是从加工工艺上看,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压榨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涉及化学物质的添加,保留了油脂天然的营养成分,但出油率低。对于黄豆、玉米之类含油脂比例低的材料,难以直接压榨出油,需要化学溶剂提取,如正己烷、丁烷、六号溶剂油等。这些溶剂特别容易挥发掉,只需加热到不太高的温度,就能蒸发。“当然,可能会有部分溶剂残留,但这些溶剂是国家批准添加的食物添加剂,只要工艺得当,溶剂质量过关,不会危害健康。”
食用油中添加抗氧化剂不安全?NO!
广告提到,市售油添加了“抗氧化剂”因而对人体有害。对此,曾晶表示,食用油的销售周期较长,为了避免氧化带来的危害,生产单位一般会在油中加入抗氧化剂,但这些都是国家允许使用的抗氧化剂,按标准添加不会损害健康,可以食用。
广告还宣称:“和没有营养的热榨油相比,低温压榨油富含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对此,曾晶指出,食用油的营养价值在于脂肪酸的构成种类及比例、脂溶性维生素和亚油酸、亚麻酸等必需脂肪酸的含量,而不是局限于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况且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海产品中而非植物当中。此外,热榨对上述营养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曾晶说,压榨法可分为冷榨和热榨,主要区别在于热榨前需把生胚进行高温蒸炒,而冷榨则不用。热榨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把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破坏。而冷榨则没有杀菌这一工序,油的稳定性差且出油率低。
提醒:毛油未经精炼并不安全
“除了‘压榨油’和‘浸出油’,还需要了解‘毛油’和‘精炼油’的区别。”曾晶指出,无论压榨油还是浸出油,未经进一步加工处理的都是“毛油”,只有经过精炼后才变成更安全的“精炼油”。由于毛油未经过精炼,因此,当中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水分、杂质、磷脂、游离脂肪酸等。毛油的杂质多、烟点低、保质期短。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新榨的食用油中往往黄曲霉素偏高。而黄曲霉素B1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已知的最强致癌化学物之一”,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标准为:玉米、花生仁、花生油中不得超过20mg/kg(质量浓度单位);大米、其他食用油中不得超过10 mg/kg。
大部分食用油必须经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流程,变成“精炼油”。“脱胶”是脱掉胶溶性杂质;“脱酸”是脱去油中的酸性物质;“脱色”是改善油脂色泽以获得良好的产品外观,同时除去(或降低)植物种子中残留农药、微量金属、黄曲霉素等;“脱臭”是除掉让人不悦的气味。精炼油根据精炼程度分为4个质量等级: 一级是色拉油,二级是高级烹调油,三四级是半精炼油。精炼等级越高,色泽越浅越清亮。
食用油放玻璃器皿中
避光保存
广东武警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建议,购买塑料瓶装食用油后,应将其放在玻璃器皿中避光存放。“其实,现在对食用油安全的新关注点,不在这些商家炒作的‘冷榨’方式上,而更多关注食用油包装器材上一种名为‘邻苯二甲酸酯’的物质。”
曾晶表示,邻苯二甲酸酯存在于塑料中,是塑料工业中最常见的增塑剂、软化剂和可塑剂,具有软化作用。由于该物质属于脂溶性物质,因此,与食用油接触后,能渗入到油中。因此,曾晶建议:“在市场上购买食用油后,回家最好放在玻璃器皿中避光存放,以免发生氧化。”
曾晶还建议,尽量选择少油的烹调方式,每天控制油的摄入量别超过30克。此外,油应该“换着吃”但不要“混着吃”。“换着吃”的意思是,比如煎炒时可放花生油或菜籽油,在蒸煮时则可尝试放橄榄油。而不要“混着吃”的意思是,有些人为了改善烹调油中脂肪酸的构成,把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橄榄油与花生油等混合使用,但这是不当做法,因不同的油脂烟点和熔点不同,混合后烹调影响油脂品质。此外,加热过的油不要反复使用。